发布时间:2015-04-30
题 目:超高时空分辨阴极荧光光谱:研究低维纳米结构物理性质的重要方法
报告人:俞大鹏 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时 间:5月4日(周一),下午2:00
地 点:四平路校区物理馆512会议室
报告摘要:
人工低维结构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基石之一,适应低维材料与结构迅猛发展要求的先进表征技术则显得更加重要。在本报告中,报告人将首先概要介绍报告人所在的北京大学“纳米结构与低维物理”实验室近年来利用利用超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的阴极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1)、金属纳米腔中的表面等离激元(SPPs)共振模式分布规律;2)、弹性弯曲应变对半导体纳米/微米线的精细电子结构与载流子动力学的调制规律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总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加上10皮秒的时间分辨本领使得阴极荧光研究技术在功能低维纳米结构的物理性质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个人简介:
俞大鹏教授长期致力于人工低维纳米结构的制备、物理性质表征及器件效应的研究,承担了973、中港合作研究基金等重要国家科研任务,在国际纳米线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率先制备了硅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线材料, 解决了规模、可控制备纳米线材料的难题,开启了国际半导体纳米线研究的新纪元;深入地研究了纳米线材料独有的奇异物理性质,揭示出了一系列与尺寸和表面密切相关的光电和力电耦合等新颖物理现象,有力促进了纳米线材料学科的发展;系统发掘了纳米线材料的若干重大应用特性,发现了若干重要的纳米线器件效应,发明了一系列纳米加工与精确操控技术,引领了国际半导体纳米线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俞大鹏教授共发表30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31篇,PRL、PRB、APL和JAP 94篇。俞大鹏教授所发表的论文被他引一万余次,h-因子为63。在英国Elsevier出版社统计的2014年度“中国被引最多作者”中,俞大鹏在“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位列第二。
俞大鹏教授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共申请国内外专利20余项。俞大鹏教授担任《Science China. Materials》副主编、Nano Research、《科学通讯》等国内外学术刊物编委,他还曾经被美国物理研究所(AIP)邀请担任其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刊物的10 Year Review Committee Member(全球6 名科学家,其中俞大鹏教授和德国的Laurens Molenkamp 教授为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唯一代表);俞大鹏教授迄今共培养包括教授等各类杰出青年人才在内的研究生/博士后等70余名。